欢迎来到图页网

扫码关注

图页网
微信扫码关注

 
 

出口价格优势褪去,陶企应加强品牌输出

  2022-04-13 阅读:153

自2015年起,产能过剩与环保执法进一步加速建陶行业的洗牌,许多厂家因不堪“重负”而陆续倒闭破产,冲款砖、特价砖更是大行其道,不仅让陶瓷内销从业者人心惶惶,而且致使陶瓷出口“一年比一年艰难。”


 几年前,随着国外形势的日趋恶化,中国陶瓷品牌在国外市场上的利润越来越低,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,只能将眼光转向国内。时至今日,部分陶企却被迫再次以出口寻求渺茫的生机。但是,据知情人士透露,陶瓷出口并非预期那般好。

 

绝对的“价格”优势褪去


    目前,抛光砖、全抛釉等大众化产品仍占据中国陶瓷出口的绝对份额,仿古砖仅占12%,其余则是大理石瓷砖与微晶石等产品。这与一直以来中国陶瓷出口以价格制胜有莫大的关联。

 

 佛山某一私抛厂出口部经理陈恒(化名)表示,现在渗花、聚晶、普拉提出口比较多,生存空间大。他认为由于渗花、聚晶、普拉提价格低廉,在出口方面非常具有优势,出口量不可小视。

 

 据其介绍,目前一级品600×600mm的渗花砖是6.2/片左右,统级渗花砖则约7.2/片,优等品普拉提也仅是8.3/片。

 

 而且,20163月出口金额与往年相差无几,基本维持在400万元左右。600×600mm规格的渗花、聚晶、普拉提深受中东地区消费者的欢迎。

 

 有业内人士称,中国该类型的私抛厂不为少数,其出口总量不容小觑。但是,价格作为曾经的绝对优势正逐渐褪去,所谓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,恰恰因其超低价让客户陷入彷徨状态。

 

 “2015年,我们接待了许多来自东南亚的客户,他们频繁更换代理的产品。超磁出口部经理蔡荣泽说道,以往该部分客户主要销售价格低廉的抛光砖、全抛釉产品,但是因为国内市场冲款砖、特价砖的低价冲击,或因产品价格长期波动大且频繁,让这些客户对该类产品望而止步。

 

以全抛釉为例,其作为曾经的明星产品,800×800mm规格的产品两年前的出厂价是35/片,现在只不过一两年的时间,其价格已经接近抛光砖约为18/片。有业务员戏称,当客户的产品仍在水上飘时,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贬值。

 

更有甚者,当地市场产品的正常销售被超低价的冲款砖与特价砖严重扰乱了。其实,这些现象都是国内建陶市场的真实写照,但没想到在国外亦如此。因此,许多客户纷纷再次踏入中国,与以往表现所不同的是,他们此次寻找的是个性化、差异化的陶瓷产品,而非大路货

 

本土陶企对中国出口未构成“威胁”

 

 从目前中国陶机设备出口数据看,印度、越南、巴西等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陶瓷厂,产品服务本土并辐射周边市场。有人曾对此提出担忧,这是否对中国陶瓷出口造成冲击,利华企业出口部经理肖警锐坚定的表示,如果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,该地区的产品仍对中国出口构不成大影响,因为其生产成本、产业链不具优势。

 

 以东南亚市场为例,中国陶瓷在越南、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等目的国市场表现不尽相同。尽管当地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陶瓷厂,但是无论是产能或是产品研发仍然无法与中国陶瓷媲美,因此,他们对中国的陶瓷出口并未构成威胁。 

 

 首先,当地建陶企业营销模式不成熟。陶瓷在马来西亚的销售是透明、公开、无保护的,不似中国厂家对经销商实行区域保护,在马来西亚何时何地何人均可销售同一款产品,且价格是透明、公开的,对于经销商而言,他们的利润更是微乎其微的。

 

 再者,当地建陶企业产能与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以满足当地消费诉求。马来西亚有六百余万的人口,其中华人就高达二百余万,而越南有九千二百余万人口,当地建陶产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而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,其产品花色与表现仍无法满足当地消费者空间装饰诉求。

 

以产品创新、品牌输出应对挑战

 

 “如果仅是一味的以降价应对市场变化,其利润难以支持产品的品质及创新,终将失去产品价格优势,甚至损耗品牌。”ICC瓷砖出口部经理卫小花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,因此,面对复杂、困难重重的陶瓷出口市场,陶企更应该在坚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做出积极调整。

 

 以差异化的产品制胜市场,可以从纹理、工艺与规格三大方面着手。当然,产品纹理花式可以被模仿,但是产品复杂的工艺并不是每个建陶厂都具备生产的条件,继而影响产品的装饰与物理性能,包括纹理的清晰度、表面的光泽度等。

 

 而且,陶企要改变经营模式,加强自主品牌的输出,逐步取消贸易公司的代理,以直营店或品牌形象店的面貌示人。

 

 曾经,国内绝大部分陶企选择OEM的形式进行出口,即加工贸易的方式,这带来了中国陶瓷出口的低价,因为中国陶企仅是赚取产品的加工、原料、人工利润。但是自2001年起,中国陶瓷相继遭受印度、菲律宾、韩国、日本、墨西哥、埃及、东南亚与南美等地国家反倾销调查,中国陶瓷逐渐丧失价格优势,让低价走量的中国陶瓷出口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。

 

 无可非议的是,中国陶企更多以OEM的形式进行出口与当地大型建材超市的迅猛发展紧密相关。蔡荣泽介绍,大型建材超市作为专业化的大平台,集物流、采购、知名度与客流等优势于一体,适合代工贸易模式的中国陶企,而且可以为企业赢得一定的利润。

 

 但是,未来出口应加强自主品牌的输出,逐步取消贸易公司的代理,而且不能仅停留在产品卖出去的层面,现在更需要关注服务,给客户提供相关的培训、产品展示应用的引导等。换而言之,陶企需要清晰定位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,让客户认同产品的内涵与品牌的底蕴。

免责声明:
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;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

相关资讯图条

    图页网